初夏六月,在宜昌市远安县洋坪镇左家坪村500亩柑橘园里,一朵朵点缀其中的紫云英花格外鲜艳,它们,有一个特殊的身份——“柑橘伴侣”。
宜昌市远安县小汉口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建丰:“开始种(紫云英花)时它可以防草,它的生长在出土的时候比别的杂草要提前,它长出来以后别的杂草基本就不能够生长,花衰败以后,它又刚好是我们柑橘树需要的一种绿肥。”
像这样的科学化养殖,在张建丰的柑橘园里还有很多,比如说从去年开始的品种改造。
宜昌市远安县小汉口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建丰:“我们现在换下来的品种现在是大分4号和国庆1号,跟宜昌一些(其他柑橘)对比的话,他们的成熟,我们的没熟,他们的柑橘卖完以后,我们的刚刚上市,赶上这个柑橘市场的空档以后,我们也可以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,按亩产5000斤的平均产量来算,我们错峰上市以后,在原来的基础上基本可以(每亩)上升1000块钱左右,对柑橘市场我自己还是蛮有信心。”
宜昌市远安县洋坪镇党委副书记 金昕:“目前全镇柑橘种植面积1.5万亩,初步完成品改1000余亩,我们将引导大户科学做好品改,打造柑橘示范园、精品园,加快推进水果精深加工步伐,全面提升产业附加值。”
科学化的手段,是做好柑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,要推动农村土地、资金、技术等要素高效配置,眼下,宜昌各地也在加大农技服务、农资供应等服务下沉到村。在长阳磨市镇三口堰村,当地农业部门正深入田间地头,对柑橘大实蝇进行专业化防控。
柑橘大实蝇俗称“橘蛆”,是炎炎夏日里危害橘树健康的主要害虫。柑橘一旦被它盯上,便难逃掉落、腐烂的命运。如何铲除田间的害虫,过去几年,柑橘种植户们可没少想办法。
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三口堰村柑橘种植户 谭元胜:“自己配好药,自己去打,来防治。”
由于不懂专业防治技术,防治效果并不明显,这也成了长阳全县7个乡镇,2.6万柑农的“心头病”。因此,当地农业部门果断出击,建立健全重大病虫害防控体系,近3年来,共投入资金600余万元用于大实蝇联防联治。除了无人机飞防,果树上,一个个形似柑橘的小球成了“捕虫”新方式。
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站站长 郭世赞:“将仿生诱蝇球、生物农药果瑞特等广泛用于柑橘园中,采用绿色防控的方法,保障柑橘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。”
湖北省委农办主任,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、厅长,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 吴祖云:“(党代会)报告里面讲到了,我们让农民增收,农民致富是一个重点,全面地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,我们要加大县、乡、村这三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,同时要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,要服务下沉、平台下沉。我们的农民不仅要在生产端获得利益,更重要的是今后在我们供应链、价值链这一端,通过稳定的联农带农机制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。”